学院新闻
毕业季 | 教师寄语:愿诸位好好努力前程,青春飞扬!

愿诸位好好努力前程,青春飞扬!

——在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2023届国际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

教师代表 毛耀辉


学院诸位领导、老师、同学们:

大家下午好。

今天,能站在这里向即将毕业的2019级(也即2023届)同学说几句心里话,我既惶恐又高兴。惶恐的原因在于:我深知在座每一位老师都比我更有资格站在这儿,为同学们送上毕业祝福;正是他们无私而不懈地付出,才成就了诸位同学今天圆满的结果。因此,作为一名后来者,我要首先代表我个人向前辈老师们的辛劳与汗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!至于高兴的原因,自不必解释,在这样一个充满喜悦的日子里,承蒙诸位老师包容、同学们信任,能够分享感受、与君共勉,实为我个人的一件幸事!

首先,恭喜诸位同学顺利毕业,我相信这将会是你们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,也是你们施展个人理想抱负的关键起点。我们不是常说“广阔天地,大有作为”吗?尤其是在当下语境中,“作为”(或者说“有为”)必定是植根于自身学问的。因此,我希望诸位不要抛弃自己四年辛苦积累下的学问,要以此为进一步伸展的基础——无论是继续深造,还是投入工作实践——要趁着大好时光去不断精进、钻研;在这个过程中,倘若你是一位愿意认真思考的人,你必定能发现无数值得深挖的问题。我相信,伴随一个又一个问题被提出、讨论、深究甚至是获得明确解答,我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。

其次,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(当然,这个专业名称现已变为“国际中文教育”),我想诸位应该持有这样一种认识(或说体会),即:语言是一切有效沟通的基础。这里所谓“沟通”,当然可以分为不同层次,譬如交往中的讲话、思想上的理解、更有文化层面的互通。我们的专业就是要培养能从事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的专门人才,既然同学们已经迈入到了这个行列——据我所知,有几位同学将来很希望从事汉语教学与推广工作——那么,进一步追问如何从语言学习深入至文化比较与探索,应该属于新阶段自身学问建构的考虑范畴。大家之前可能是要为文凭而读书,但今后情况就大不同了,你们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兴趣,来跨文化地发现中国更多的“美”和“善”,进而理解之、感悟之、传递之。我很希望同学们能带着问题、带着批判眼光去读一读美国学者亨廷顿于20世纪末所写的一部著作——《文明的冲突》。他在书中对21世纪提出预言,认为“文明的冲突全面展开”;尤其是在书的第三章,亨廷顿特别分析了语言与跨文化交流的问题,似乎认为文明差异、文化差异是冲突的根源。我们需要思考的是,他这样说对吗?

这也就直接引出了我想要分享的最后一点,作为国际汉学院的毕业生,诸位肩头或许还应有这样一份责任:在寻找真正普世价值的基础上,和而不同、求同存异。回顾历史不难发现,自17世纪以来,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来华人士中,有一部分最后成为了我们口中的“汉学家”;通过对这样一个群体的研究,我们似乎能够发现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,我个人把它总结为:汉学家做学问,缘起于对“知”的信仰,实践于对“在”的追问,终归于对“和”的认同。这里的“和”绝不是单一层次的理解,即我们常说的“一团和气”,而是在获知彼此语言、文化、信仰等不同的情况下,仍坚持以“和”的心态、视野和格局来处理对于“真理”“真知”的相关问题,这不就是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和而不同”吗?《尚书》中的“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”吗?至此,我们似乎发现了一条回答亨廷顿“文明冲突论”的有效思路。希望大家能延续着前辈汉学家们的脚步——无论在哪个领域——发出属于你们自己的时代“和”声!

最后,愿诸位好好努力前程,青春飞扬!



毛耀辉,博士,讲师,国际汉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毕业班班主任



学院地址

中国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

联系电话

0371-22868958

CopyRight 2010-2025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,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|    技术维护:摩粒网络